您现在的位置: 福建招生考试网 > 高考 > 全国高考 > 新疆高考 > 文章正文
 
新疆高考30年对比:高考热门专业的“变迁史”
2007-6-7 9:17:36 来源:都市消费晨报 【字体:小 大】

  选择什么专业,在一定程度上说是人生的一个转折点。

  不同年代,有不同的热门专业。从重理轻文到经济类专业的吃香,随着社会的发展,热门专业也在不断变化。

  上世纪80年代,很多长线专业成了考生的报考热点,尤其是数理化,到了80年代末90年代初时,金融类专业又热了。

  今天,将为您讲述在上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中期,不同的阶段,哪些是考生追逐的热门专业。

  寒窗苦读的考生,站在选择专业这个十字路口,他们眼中的热门专业又发生了怎样的变化?

  80年代:重理轻文

  在上世纪80年代初,流行着“学好数理化,走遍天下都不怕”的说法。虽然这一时期考生选择高校和专业的总体趋向是:一颗红心,两手准备;争取入学机会、服从国家挑选,“不挑不拣上大学”,但在那个年代,填报志愿时明显“重理轻文”。

  那时的考生,在填报志愿时,没有老师指导,没有家长参谋,考生想得最多的是如何才能 “跨进”大学的校门,因此专业一般都是想填什么就填什么,至于学什么专业在什么行业都一样,不考虑今后的就业及收入等。

  那个年代,填报志愿可不像现在这样是在高考之后,对了答案,估了分后才填报志愿。那时是在考试之前就要填报好的。

  乌市69中学副校长颜贵林回想起自己高考那个年代,感慨地说:“我们那时,上什么学校,选择什么专业,根本没想那么多。而现在的考生在填志愿时,要考虑自己的分数,要考虑院校该专业往年的

录取情况
,要考虑这个专业毕业后是否好就业,我们那时就没有想这么多。”

  颜贵林说:“那个年代,我们最崇拜的就是数学家陈景润,‘学好数理化,走遍天下都不怕’成为考生的信条,因此数学、物理等专业报考的考生就相对多些,那时,报考理科的考生多极了,文科就相对冷了许多。”

  那时的家长几乎不会给考生提供什么参考意见,颜贵林因为一直都很喜欢理科,从小就对数学很着迷,理所当然地,他首选了数学系。

  1982年颜贵林如愿以偿地被湘潭师范大学数学系录取。

  其实,在刚刚恢复高考时期,可供考生选择的专业也并不多。新疆大学当时也只有数学、物理、化学、地理、哲学、历史等一些长线专业。

  90年代前后:学好经济挣大钱

  自治区招办原主任刘廷胜回忆起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那个时期的高考时说:“这一阶段,新疆考生报考理科热的趋势有所减弱,而经济类专业慢慢火了起来。”

  新疆财经大学有关负责人说:“那时,经济类毕业生成了社会急需的宠儿,因此只要和经贸、金融类等沾点边的专业,生源都好得很。由于报考经济类专业的学生太多,那几年,我们学校录取的经济类考生,有的分数都超过重点本科线40多分。”

  在中国工商银行新疆分行工作的徐东说:“我是1989年参加高考的,那时候的金融、贸易等单位最吃香,我们班当时有40多个学生,其中有一半多都报考了国际贸易、市场营销等经济类专业。”

  在上世纪80年代中后期到90年代中期,一些相对热门的专业是经贸、财政、工商管理、计算机、外语、法学、会计、新闻等。

  自治区招办:热门专业“相对论”

  自治区招办普招科科长章立军认为,考生报志愿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和引导的结果,社会有需求,高校就会按此设置专业。而对于考生来说,则是利益驱使他们报考热门专业,一部分考生的盲目跟风也对此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。

  章立军说,所谓热门专业,指的是招生计划和报考人数相差非常悬殊,导致录取分数水涨船高。其实“热门专业”的“热”是相对的,随着时间的推移,今年是热门专业,明后年可能就不热,甚至会变成冷门。

  □热线反馈

  跟着好友选报理科

  我是1982年参加高考的,当时是在兵团农七师123团上的高中。

  该分科了,我也不知道报文科还是理科。我的英语成绩特别好,但是数学成绩相对差一些,因此,老师建议我报文科,说我文科成绩更好一些。但我看自己的好朋友都报了理科,也就跟风报了理科。

  高考后,我考上了兰州商学院商业经济专业,高考成绩是366分。

  ——乌鲁木齐职业大学图书馆工作人员段爱丽

  高考大事纪

  1986年

高考录取实行集体办公制

  □1986年,新疆有58585人参加了高考,录取新生11785人,录取率为17.5%。

  □录取工作实行集体办公制度:在录取场所设立录取工作办公室,院校招生人员在指定地点、时间办理审录手续。

  □高考试题是与陕西、青海、宁夏3省区协作,共同在西安的“五四四厂”印制的。

  □民文命题工作实行分散征集考题、组建题库的命题办法。

  □民文考试(维文、哈文)政治、数学、地理、翻译科目用国家统考试题。其余各科由新疆自主命题,汉语考试成绩以50分为满分。

  1987年“民考汉”照顾政策调整

  □1987年,新疆有73947人参加了高考,录取新生12939人,录取率为17.5%。

  □新疆大学中语系的维吾尔语、哈萨克语、汉语专业的招生,试行单独、报名、考试、录取。

  □自治区调整了 “民考汉”考生降分照顾幅度。

  父母双方为新疆11个少数民族之一者,报考内地院校的照顾幅度为100分,报考区内院校的照顾幅度为150分;父母一方为11个少数民族之一者,均照顾80分(11个少数民族为:维吾尔、哈萨克、蒙古、柯尔克孜、塔塔尔、塔吉克、锡伯、乌孜别克、达斡尔、藏、俄罗斯)。

  □高考报名工作开始以后,有两个十分突出的问题,即:部分内地考生采取假报户口的手段拥入我区参加统考;一些汉族考生冒充少数民族考生。

  对此,自治区招办于当年4月28日、5月6日、5月14日接连发出3份明传电报,电告各地招办对考生报名资格严格审查。(记者:张小宓 沈祖啸 实习生:蔡维娟)

网站版权与免责声明  
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,本网所提供的相关信息请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.
②本网转载的文/图等稿件出于非商业性目的,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,请在两周内来电联系.
  资料库
·自主招生高校名单截止2007年共59所
·2007年具有成人高等学历招生资格的成人高
·普通本科高校、高等职业学校国家励志奖学
·普通本科高校、高等职业学校国家助学金申
·普通本科高校、高等职业学校国家助学金管
·普通本科高校、高等职业学校国家奖学金管
·高等学校学生勤工助学管理办法
·中国校友会网2007中国最受媒体关注独立学
·2007中国独立学院学费排行榜
·中国校友会网2007年中国独立学院排行榜10
·中国校友会网2007中国最受媒体关注民办大
·中国校友会网2007中国最受媒体关注民办大
·中国校友会网2007中国民办大学学费排行榜
·中国校友会网2007年中国民办大学排行榜10
·教育部直属师范大学师范生免费教育实施办
·截止2007年5月8日具有招生资格的专科/高职
·2007年中国大学排行榜物资资源排行
·2007年中国大学排行榜教师资源排行
·2007年中国大学排行榜学生情况排行
·2007年中国大学排行榜学术成果排行
·2007年中国大学排行榜学术资源排行
·2007年中国大学排行榜声誉排行
·2007年中国大学排行榜综合指标排行
·具有教授或者副教授评审权的高等学校名单
·教育部关于公布2007年普通高等教育高职高
·留学中介服务机构名单(截至2007年3月15日
·厦门市被批准正式成立的民办高校名单
·中央教育部直属6所师范院校名单
·民办高等学校办学管理若干规定
·部分外国语专业单独招生试点高校名单
·香港最佳大学排名公布 港大等位列三甲
·开设港、澳、台、侨学生高考补习班学校名
·开设港、澳、台、华侨学生预科班学校名单
·部分招收华侨、港澳地区及台湾省学生学校
·全球MBA百强榜出炉
·2003-2007年贵州省大学前3名排行
·2003-2007年云南省大学前4名排行
·2003-2007年新疆区大学前3名排行
·2003-2007年甘肃省大学前3名排行
·2003-2007年广西自治区大学前4名排行
·2003-2007年福建省大学前4名排行
·2003-2007年江西省大学前5名排行
·2003-2007年四川省大学前8名排行
·2003-2007年浙江省大学前7名排行
·2003-2007年山东省大学前12名排行
·2003-2007年辽宁省大学前12名排行
·2003-2007年吉林省大学前8名排行
·2003-2007年陕西省大学前10名排行
·2003-2007年江苏省大学前13名排行
·教育部批准设立的外籍人员子女学校名单
·2003-2007年湖南省大学前6名排行
·2003-2007年湖北省大学前10名排行
·2003-2007年黑龙江省大学前8名排行
·2003-2007年河南省大学前8名排行
·2003-2007年河北省大学前8名排行
·2003-2007年广东省大学前10名排行
·2003-2007年山西省大学前5名排行
·2003-2007年安徽省大学前8名排行
·2003-2007年山西省大学前5名排行
·2003-2007年上海市大学前10名排行
·2003-2007年北京市大学前20名排行
·福建省高等学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名单
·具有推荐保送生资格的外国语中学名单
·2007中国大学排行榜新鲜出炉清华大学连续
·2007中国35所研究型大学综合实力一览表
·2007中国一流大学名单隆重揭幕
·2007中国大学自然科学A等学校
·2007中国大学自然科学A等学校
·2007中国大学医学A等学校
·2007中国大学文学A等学校
·2007中国大学社会科学A等学校
·2007中国大学农学A等学校
·2007中国大学历史学A等学校
·2007中国大学理学A等学校
·2007中国大学经济学A等学校
·2007中国大学教育学A等学校
·2007中国大学管理学A等学校
·2007中国大学工学A等学校
·2007中国大学法学A等学校
·2007中国大学哲学本科A++级专业学校名单